摘要:这篇文章讨论了如何通过坚持硬抗来建立第一次成功经验,然后通过回顾成功经验来激励孩子巩固这种行为,形成良性循环。作者以训练孩子走路为例,通过讲道理、引导、表扬和鼓励等方式,成功培养了孩子的习惯。作者认为,这种方法与James Clear的《Atomic Habits》书中提到的习惯建立的四个环节有相通之处,最终都是为了形成良性循环。(Auto generated by NotionAI)
今天听了李笑来的《教练的真相》课程中“对象”一节课,提到了“让孩子意识到积累的重要性”。一个有趣的点是小孩子很难想象还未发生的某种正向结果,所以要想培养某种习惯,比起画饼,更有效的方法是通过“过去的成功经验”,来告诉孩子某个行为导致了这种正向结果,从而激励孩子更加坚持这个行为。
就像鸡生蛋蛋生鸡问题,这个“第一次成功经验”如何得到呢?我们讨论的结果是:坚持硬抗。跑步的人都有一个体会,到十几分钟时会到达一个体力极限,步子沉,呼吸有些跟不上,但如果坚持一会,突破了这个极限,后面就会轻松很多进入一个flow的状态。
综上,先通过坚持硬抗来建立第一次成功的经验,然后通过回顾成功的经验来激励孩子,让TA巩固这种行为,形成良性循环。
我们发现其实平时给孩子习惯的培养,也用到了这种方法。拿训练走路为例,几个月前的情况还是:到了一个地方,从车上刚下来就不愿意落地,我们苦口婆心通过劝说落地成功,走了没几步,又求抱,再次弯下腰来苦口婆心。作为父母,我们也有不耐烦和挫败感,但坚持“可以一起休息,但绝不抱着走”的原则,一次次通过讲道理,让走路变得更有意思等方法来引导她。从湖边easy模式开始训练,沿着Almaden Lake,一次比一次走的更远。没想到,几周后就渐渐习惯自己走路了。上周已经可以一次超过一个小时。前天,第一次开启Moderate模式,Sanborn County Park的森林里,大上坡,一起走了半个小时,一次也没有求抱。看着她腿上越来越有力量,能吃能睡,回想当初的一点点坚持,很感慨,很欣慰,当初的一切都很值得。
每次hiking完之后,我们都会说“baby才让抱,海星是大孩子了,自己走”,如今这个观念已经深深植入她的心里。当她爬楼梯更独立轻松时,我们说“看,海星每次自己走路,腿更有劲了!可以自己爬楼梯了!”,继续通过成功经验激励她,于是她下次就更有动力了。
忽然想到以上方法其实和James Clear的《Atomic Habits》书中说的习惯建立的四个环节也有相通之处,这四个环节是触发器(cue),渴望(craving),反应(response),激励(reward)。每周六吃完麦当劳到达湖边是cue,提供心理暗示。通过说如收集果果,拿望远镜假装杯子refill drink等make it fun的方式提供motivation,属于craving。然后开走的行为是response,走完之后的表扬和鼓励是reward。
所以无论是从硬启动加经验激励的角度,还是从四步培养习惯的角度,最终都是为了形成良性循环。